中寶鎳業深陷虧損 寶鋼退出中鋼獨撐 |
時間:2011-06-14 來源:不銹鋼現貨超市網 作者:不銹鋼現貨超市 |
被外界形容為“兩大央企強強聯合”的中寶濱海鎳業有限公司(下稱中寶鎳業),在經過兩年難產的陣痛后,目前面臨“投產即虧損”的尷尬境地。 公開資料顯示,中寶鎳業成立于2009年6月24日,是由中國中鋼集團(下稱中鋼)和寶鋼集團各自委托自己的子公司中鋼濱海實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寶鋼股份有限公司、寶鋼資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合資公司,中鋼和寶鋼各自出資6億元,分別占股51%和49%。 不過,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中寶鎳業注冊僅半年,即2010年1月,寶鋼就選擇退出中寶鎳業,因此,中寶鎳業目前實際上是中鋼的全資子公司。 本報記者從中鋼集團獲悉,中寶鎳業計劃在今年6月投產,目前鎳鐵生產線已基本竣工,預計一期工程年產鎳鐵8萬噸。 但據本報記者調查了解,由于冶煉技術引進不合理、進口紅土鎳礦(中寶鎳業生產鎳鐵的主要原料來源)虧損等原因,原計劃在2009年下半年建成投產的中寶鎳業,目前尚未投產就已虧損。 寶鋼退出 2008年5月,寶鋼與中鋼在北京舉行簽約儀式,正式對外宣布合資成立中寶鎳業。2009年6月,中寶鎳業成立,中鋼和寶鋼聯合發布新聞稿稱,雙方確定從合資建設經營8萬噸的鎳鐵項目起步,適時向32萬噸鎳鐵項目拓展,其中8萬噸鎳鐵項目投資約18億元,預計2009年6月投產。 半年后,2010年1月,寶鋼將中寶鎳業49%股權悉數轉給中鋼,悄然退出中寶鎳業項目。 寶鋼的退出與其隨后新的鎳鐵投資項目形成鮮明對比。2010年5月,寶鋼不銹鋼部門總經理在公開場合表示寶鋼將加大鎳鐵產能;2010年7月,寶鋼與印尼鎳鐵生產商PTAneka Tambang簽訂12億美元的鎳鐵加工廠投資協議。 當時亟須擴大鎳鐵產能的寶鋼,為何又選擇匆匆退出中寶鎳業? 寶鋼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與中鋼的合作摩擦是寶鋼退出中寶鎳業的主要原因。“鎳鐵的冶煉工藝與鋼鐵不一樣,鎳鐵需要根據原料的種類來選擇冶煉工藝,而中鋼負責引進的冶煉技術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 據本報記者了解,鎳鐵通過紅土鎳礦加工而來,可以作為不銹鋼生產過程中精煉鎳的替代原料;同時,根據紅土鎳礦成分的不同,鎳鐵生產廠須選擇不同的冶煉工藝。 上述寶鋼人士解釋,理論上講,所有的紅土鎳礦石都可以用火法冶金生產鎳鐵,但由于礦石的性質不同,冶煉方法選擇不對,就會大大增加生產成本,中鋼當時引進的技術與原料品質不相匹配。 據悉,中寶鎳業引進的是烏克蘭引RKEF法鎳鐵生產線,采用的是礦熱電爐冶煉,優點是其生產出的鎳鐵含鎳量較高,但缺點是電量大但產量較小,單噸鎳鐵須耗7000千瓦時左右的電,這意味著電爐冶煉鎳鐵的成本增加。 此外,寶鋼對中鋼控股并管理中寶鎳業并不放心。根據中鋼和寶鋼在中寶鎳業項目上的分工,中鋼負責建設中寶鎳業的生產線,而寶鋼認為中鋼的實際建設周期過長。 另一個令寶鋼決意退出的原因,是中鋼尚未敲定紅土鎳礦的穩定來源,而鎳鐵生產在建設工廠之前必須落實紅土鎳礦的來源,否則之前的投資有可能血本無歸。 “我們當時在內部核算了一下,這個項目再搞下去,虧損是大概率的事情,還不如及早抽身。”上述寶鋼人士稱。 深陷鎳礦投資虧損 寶鋼撤資后,與中寶鎳業配套進行的上游原料投資虧損,一度使中寶鎳業成為“燙手山芋”,至今未“冷卻”下來。 在2009年6月中寶鎳業成立之前,中鋼配套中寶鎳業開工進口了大量紅土鎳礦,但由于鎳鐵和紅土鎳礦價格均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暴跌,中鋼在紅土鎳礦進口業務上也發生了數十億元浮虧,從東南亞進口的紅土鎳礦如廢棄料一般扔在港口的碼頭,至今沒有投入使用。 即使是在大量紅土鎳礦庫存在港的情況下,中鋼仍然擴大投資印尼Sulawesi鎳礦項目。 中鋼一位管理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公司投資印尼鎳礦與紅土鎳礦壓庫是兩筆不同的投資,投資印尼鎳礦主要是為了使中寶鎳業獲得穩定原料 供應,還可以增加公司的海外權益礦。 據本報記者了解,印尼Sulawesi鎳礦品位在1%至2%之間,年產能大約為50萬噸,是中鋼第一次接觸鎳礦。 來自中鋼集團官網消息,今年4月15日,產自印尼Sulawesi鎳礦的第一船5萬多噸紅土鎳礦已運到中寶鎳業所在的黃驊港。中鋼方面稱,這是中國大型國企在印尼進行紅土鎳礦資源開發第一個成功出口的案例。 中國企業在海外開發資源本來就處于摸爬滾打的階段,加上印尼復雜的投資環境,以及在投資鎳礦上缺乏經驗,中鋼的印尼Sulawesi鎳礦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難。 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中鋼印尼Sulawesi鎳礦的開采成本已高于紅土鎳礦目前的市場價格,導致中鋼已無力開采,只能選擇以雇傭承包商的方式開采。 印尼方面的碼頭也存在問題,中鋼只能使用駁船將紅土鎳礦運到巴拿馬級的散干貨船上,這無疑加大了中鋼的運輸成本。另外,中鋼還面臨與印尼當地政府重新談判資源費的問題。 中寶鎳業困境 隨著不銹鋼業市場回暖,中寶鎳業的投產計劃再度被中鋼集團列入日程。 今年4月7日,時任中鋼股份總經理、現任中鋼集團總裁賈寶軍在中鋼總部參加了中寶鎳業專題匯報會,匯報會的主要內容是中寶鎳業8萬噸鎳鐵項目建設及試產準備情況。 目前,中寶鎳業已自建了4個室外料場和7個室內料場,計劃在本月投產。按照中鋼的計劃,中寶鎳業全部投產后,全年至少需要140萬噸紅土鎳礦。 然而,除了上游原料投資已經帶來的虧損、建廠所需的巨額資金、前期技術引進不合理等使得中寶鎳業項目面臨“投產即虧損”的窘境,中寶鎳業還面臨“投產即過剩”的市場環境。 本報記者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悉,2011年是我國鎳鐵產能大干快上的一年,生產企業將由2010年的70家突破100家鎳鐵產能失控的風險已初步顯現。 另外,中鋼一位內部管理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短期來看,中寶鎳業的困難確實很大,但目前來看,在保證運作得當的前提下,中寶鎳業投產比不投產要“更劃算”。 免責聲明:本平臺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及文章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平臺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