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陽工業園區 以生態工業促發展 |
時間:2011-07-26 來源:不銹鋼現貨超市網 作者:不銹鋼現貨超市 |
“四塞無他虞,唯此桃花源”。此“桃花源”指的就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間盆地——松古平原所在地松陽,她是浙西南革命老根據地縣,是浙江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重點地區,也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多姿的松陽有著極其特殊的地理文化特質。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站在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的新起點上,松陽縣委、縣政府確立“生態立縣、產業強縣、開放興縣”發展戰略。旨在緊緊抓住松古盆地被納入省生態產業集聚區和松陽工業園區被列入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重點園區的發展良機,力求以生態工業的發展要求促進全縣經濟發展方式的全新變革,化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走出一條符合松陽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把松古平原率先打造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生態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并探索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后發崛起的綠色騰飛之路。 “浙江省生態化改造示范園區”、“全省首個工業園區水環境應急處理工程”運行、“不銹鋼行業酸洗污泥綜合處理處置技術”入選環保部相關技術目錄并面向全國推廣……這些或榮譽、或應用技術的突破,都表明著浙江松陽工業園區在生態化發展的模式下,已經探索出了一條獨特且極具前瞻性的綠色之路。 薄弱的工業基礎一直是松陽經濟發展的“短板”。進入“十二五”后,松陽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不僅能成為松陽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引擎,更將成為松陽縣生態產業發展的實踐者。在新的起點上,松陽既要保護好青山綠水、加快推進工業園區的產業發展,又要給23萬松陽人在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建設一個綠色工業之城。面臨著如此的重任和挑戰,松陽工業園區如何出招避免重蹈“先發展再治理”的老路?又如何使已有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專、做強,進而壯大園區的發展規模? 在新的發展階段,松陽工業園區將成為生態工業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者、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先行者、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者。 松陽工業園區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引擎,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基本形成了松陽縣的新“工業長廊”。在今后的發展階段,園區面臨著三大任務的建設:一是快速成為生態工業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者。工業園區作為松陽縣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平臺,將充分發揮好園區列入全省“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園區、全省14個產業集聚區的有利時機,依托當地的生態優勢,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總量,使園區成為生態工業產業的集聚區。二是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先行者。盡管松陽縣的工業經濟總量不大,但在工業發展初期,縣委、縣政府就十分注重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占全縣40%經濟總量的主導產業不銹鋼,已成功實現了“不銹鋼管生產—生產廢水—污泥鉻鎳回收—煉熔原料—鋼坯—不銹鋼管”資源循環利用鏈,以及“生產用水—生產廢水處理—中水回用”的水資源循環利用鏈。松陽的不銹鋼生產廢水治理和循環發展經濟已走在全國同行前列,園區先后獲得了“浙江省發展循環經濟示范單位”、“浙江省創新型工業園區”、“浙江省生態化改造示范園區”的稱號。三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者。在發展新產業的同時,園區通過出臺相關的政策,引導老企業、老產業做好轉型升級的文章。目前,園區已有30余家不銹鋼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等體系認證,30多家企業取得國家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證,并開始對接不銹鋼中高端市場,如鵬業鋼管躋身全國僅有四家的中核集團合格供應商;寶豐鋼業的“鎳鉻鐵基高溫合金無縫管和銅鎳基高溫合金無縫管”項目等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松陽的不銹鋼產業正走向成功轉型的發展之路。 松陽工業園區按照省生態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要求,努力把“松古平原”的空間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產業優勢,以實現欠發達地區后發崛起之勢。 2010年,松陽縣被納入省生態產業集聚區(麗水東片區),松陽工業園區被列入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的重點園區。園區緊緊抓住這一能改變松陽發展歷史的機遇,努力成為“松古平原產業帶”上發展現代工業集聚區的最大受惠地,為園區后續發展創造必要的空間基礎和指導松陽產業的發展,園區管委會委托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編制“十二五”重點園區發展規劃和省生態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根據規劃要求,到2020年,園區將推出 不銹鋼產業是松陽工業園區的特色和主導產業,“政府牽頭、企業籌資、專業運維、市場運作”模式已成為“萊茵河模式”的本土化實踐的松陽版本。 眾所周知,萊茵河是目前世界上跨流域治理污染最成功的一條河流。萊茵河的治理不是簡單的公約約束,而是政府和排污企業通過投入不同比例的股份運作污水處理廠,參與其間的企業都是污水廠的控股者,既分享盈利,又降低各自的排污成本,同時又因為利益使然而能互相監管。 不銹鋼、銅產業、機電制造等是松陽工業園區的特色和主導產業,隨著現代生態工業的發展,生態保護對園區的產業要求也設置了更嚴格的準入門檻,倒逼機制使松陽工業園區走出了一條“萊茵河模式”的本土化之路。 松陽工業園區的不銹鋼產業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嘗試,采取“政府牽頭、企業籌資、專業運維、市場運作”的模式,積極探索創新治污模式,創新環境管理機制,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完善、深化了收集系統、處理—回收系統、應急系統、預警系統、政策保障系統等五大系統,有效破解環保難題,化解了“成長中的煩惱”,有力促進了不銹鋼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初步走出了一條“抓環保促發展、抓環保出效益、抓環保促產業轉型升級”的工業經濟科學發展之路。今后園區將繼續強化不銹鋼產業的“五大體系建設”,特別是針對“政策保障體系”的薄弱環節,通過建章立制,明確政府、排污企業和運營企業三者的責任、權力和利益關系,確保不銹鋼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在新引進產業時,從項目洽談開始環保部門就提前介入,力爭把產業的環境風險降低到最小值。實踐證明,園區不銹鋼產業的污染防治技術之所以能夠走在全國同行業的前列,主要得益于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得益于園區與大專院校的良好合作,依托他們的技術、人才、研發優勢,在園區產業發展初期能順利走上快速發展之路,少走彎路。 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園區將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培育龍頭企業等完成自身的升級步伐,打造出“投資環境優越、開發運營高效”的經營格局。 一是側重產業的引進。克服欠發達地區急功近利、盲目引進的短視思想,在招商引資進程中,園區注重產業的整體引進,降低企業成本,形成產業鏈,促進產業的整體發展,縮短欠發達地區產業的形成過程,真正體現出欠發達地區的后發優勢。在產業引進和培育的過程中,園區將堅持用選商的理念指導招商引資工作,將堅持瞄準高科技產業,堅持新興產業不放,優選稅收貢獻大、就業率高、帶動性強的企業;同時堅守環保底線,采取積極主動、科學辯證的態度,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二是注重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發達地區產業向外擴展,這不僅僅是量的擴張,同時也是其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提升的有利時機。園區將充分利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良機,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在向外轉移的同時,做好轉型升級的工作,使欠發達地區引進的產業更具市場競爭力。如入駐企業耶米瑪服飾將棉紡、織造、染色、縫制等產業環節整體轉移,實現從棉花到成衣的一個完整產業鏈,估計年產值將達10億元。三是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按照大企業、大集團的要求來對照,松陽的企業特點就是“低、小、散”。要使這些當地的規模企業在今后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走企業兼并重組之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研發、市場拓展等能力,提高市場的競爭力。今后將著重做好隆華特鋼、強達鋼管、瑞陽特鋼等5家熔煉企業聯合重組,做大產業鏈的熔煉環節,從源頭上實現區域產品質量水平和產業集聚效應的升級。實現不銹鋼產品質量總體水平、產業集聚效應、行業話語權的提升,為2015年前打造松陽縣首個產值超百億的產業集群奠定基礎。 “十二五”期間,松陽工業園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兩個建成、三大跨越”總體目標,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抓住“興產業、聚人口”兩大關鍵,以促進工業經濟提質擴量、提升產業層次和新空間拓展、推進園區可持續發展為重點,加快園區創新發展步伐;將依托省生態產業集聚區、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重點開發區(園區)的平臺優勢, “開發新空間、建設大平臺、培育新產業、提升老產業”,進一步推進不銹鋼、銅加工、機電制造、輕工紡織等產業的集聚發展,打造“浙江不銹鋼管產業基地、中國不銹鋼管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等區域品牌;強化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借力發展、錯位發展、創新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提高服務管理能力,把園區建設成為經濟運行高效、基礎設施完備、產業布局合理、生態環境良好、資源利用率高、支撐體系健全的綠色工業園區。 免責聲明:本平臺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及文章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平臺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