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不銹鋼無縫鋼管行業的戰略反思 |
時間:2017-11-15 來源:不銹鋼現貨超市網 作者:不銹鋼現貨超市 |
過去十年間,我國不銹鋼無縫管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全行業虧損;不銹鋼無縫管進口量居世界第一,卻沒有定價權,價格上漲了近6倍。這看似是一個經濟問題,而背后其實是威脅到國家產業經濟安全的戰略性問題。
導致我國不銹鋼無縫管工業陷入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不銹鋼無縫管資源保障戰略體系建設滯后,國內鐵礦資源開發緩慢,導致進口鐵礦石依存度過高,全行業的利潤都被國外礦業公司攫取了。
國內資源能否支撐不銹鋼無縫管工業的發展,應站在國家戰略安全的角度看。從國家安全上看,提高自產礦比例、降低進口礦依存度是必然要求。單向的“買礦思維”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產業鏈不完整,一旦出現風險就會措手不及。
鐵礦石行業中長期規劃至少十年前就應該有了。如果不是大量進口海外鐵礦石,而是通過減免稅費等方式發展礦業,如今國際鐵礦石市場絕非如此局面。而且,這些補貼可以促進國內就業,而非白白外流,只養活了國際礦業巨頭。
十年來的慘痛代價也證實,盲目的買礦之路行不通——當國際礦業巨頭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時,中國不銹鋼無縫鋼管行業卻掙扎在虧損的邊緣。而內憂外患之下,中國鐵礦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尚未改善。以稅率為例,目前國內鐵礦山行業綜合稅率已達20%,遠高于國外礦山水平。
應按國際產業分類標準,將鐵礦業劃為第一產業,滿足中國不銹鋼無縫管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需要;在項目審批上,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縮短礦山項目審批流程;在稅費政策方面,將稅費率水平降到15%以下,以減輕礦山企業負擔。 免責聲明:本平臺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及文章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平臺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