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作為傳統行業如何實現創新驅動? |
時間:2017-11-14 來源:不銹鋼現貨超市網 作者:不銹鋼現貨超市 |
新常態下,不銹鋼行業實現創新驅動關鍵在于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包括體制機制、商業模式和管理等全面創新,使創新成為傳統行業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不銹鋼行業從2008年以后進入一個微利時代,目前我國的不銹鋼行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不銹鋼企業該如何應對困難?對下一步的發展有何規劃和舉措?
我國不銹鋼行業曾經經歷過粗放式的發展,現在處于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態。目前不銹鋼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效益不斷下滑,這個結局也是必然的。
按照中央和政府的要求,就是要進一步落實國家的不銹鋼產業政策、產業振興規劃,淘汰落后產能,減少不銹鋼的生產總量,加大兼并重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步伐。
不銹鋼企業在面對“寒冬”的時候還是堅守不銹鋼主業,把產品結構調整好,保證質量,滿足不銹鋼市場的需要。要創造一定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樣內部職工就有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不銹鋼主業本身面對衛生級不銹鋼管、不銹鋼管件等嚴重產能過剩、市場價格下滑的形勢,這就需要加強產業結構調整,盡快研發生產有市場需求的品種,保證質量。另外,在銷售模式、商業模式上進行變革。在公司管理體制機制上,按照中央的要求進行改革和深化,按照不銹鋼市場化、去行政化進行改革。這里面還有很多層次,來適應不銹鋼市場的需求,產、供、銷、研形成一個整體,為市場服務。
不銹鋼作為傳統行業如何實現創新驅動?中國不銹鋼行業走到今天,經過了60多年的發展,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長期粗放式的發展,導致不銹鋼產能嚴重過剩,終于在最近幾年全面爆發。目前,不銹鋼、鋼鐵、機械、電解鋁等行業產能都相對過剩。過剩產能不解決,結構轉型就沒法實現。特別是不銹鋼行業,體量大,環保壓力大,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難度大,這就需要對不銹鋼企業進行革命。所以,我們必須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中央的要求,盡快控制總量,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結構,達到真正的產業升級。同時,還要發揮好“兩只手”的作用。一個是用好市場這只手,通過市場化,促使不銹鋼企業加強自律,該調整的調整,這個過程還是比較漫長的。但是,政府這只手還應該進一步加大力度,協調和推進過剩產能的調整。
在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時期,不銹鋼是基礎工業,體量大、環保影響大、資源占用大、對下游產業的影響大,所以應該首當其沖進行調整,盡快壓縮到一個供需平衡的狀態。 免責聲明:本平臺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及文章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平臺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